首页

联系我们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话:027-8755440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模具国重2018年度重大进展奖揭晓

发布时间:2019-03-25 编辑:操莉 来源: 浏览次数:

    (通讯员 宋佳慧)320日,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了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一届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由实验室第一届顾问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杨华勇院士主持,评选出了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重大进展奖,获得奖项的分别是邓磊、黄亮、吴甲民、李中伟、殷亚军五位老师。


邓磊老师重大进展成果名称为铝合金筋板型构件控形控性研究。他所在团队提出了基于分流特性的筋板型锻件毛坯精确设计方法,建立了筋板型构件阻尼式流动控制成形的背压力求解模型,提出了描述拉应变下晶粒尺寸演化的 Gauss2D模型,并建立了面向细晶的铝合金精密模锻工艺窗口。基于上述成果,团队与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轿车新型高效空调压缩机关键零件涡旋盘锻造生产线。

黄亮老师重大进展成果名称为轻量化高性能板管件脉冲强磁场下电磁成形理论与技术。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对板管构件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项目阐明电磁成形塑性动力学行为及微观作用机制,发明电磁渐进成形新方法,探索最佳的焊接-热处理-电磁成形复合工艺,实现大型板金件的形/性一体化调控;揭示电磁间接成形抑制反弹的机理,有效抑制板金件反弹效应;提出电磁成形/校形组合的多步电磁凸孔成形工艺,为大型贮箱箱底的局部斜向凸孔成形提供有效方法;揭示电磁冲裁成形的变形规律,实现火箭关键膜片的电磁落料。上述研究成果已在航天领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长征机械厂等)和舰船领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等)的关键零部件成形制造方面得到应用。


吴甲民老师重大进展成果名称为大型复杂SiC陶瓷零件的增材制造成套技术。SIC陶瓷是一种理想的空间遥感卫星反射镜基体材料,但陶瓷材料增材有熔点高、脆性大等制造难点。基于以上背景,他的团队做出了材料创新,工艺创新,装备创新。这样一来,依据材料表面改性机理以及粉末粒径协同调控机制,提出双层包覆法,澄清了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粉体形貌的控制机制。他们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选区烧结技术制造碳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阐明了激光选区烧结工艺参数、预测体微观结构和Cf/SiCf复合材料零件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上述科技成果实际应用于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中伟老师重大进展成果名称为复杂锻件高温自动化三维测量技术。在建立了耦合极几何约束和共线约束的测量系统精度自校准方法、研制了时分复用数据采集策略下的系统智能控温装置等前提下,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基于面结构光和六自由度机器手的复杂锻件高温自动化在线三维测量技术。并且开发了测量视点自动规划软件和测量数据自动化测量软件,研制了复杂锻件高温自动化三维测量装备,装备的测量速度、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等重要技术指标均显著优于美国国防部资助开发的Hoteye高温锻件三维测量装备。上述成果成功应用于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前桥、转向节和连杆生产企业,为锻造工艺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生产数据,有效提升了产品精度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


殷亚军老师重大进展成果名称为高性能金属材料液态成形过程多尺度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目前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对铸造凝固过程温度等场量计算,课预测缩孔缩松缺陷,为工艺设计人员提供优化理论依据,从而减少试制次数,节约企业成本。但是现今国内外缩孔缩松预测存在适用窄,精度低的难题。基于此,他的项目开展重力铸造(重力+大气压力)和真空立式离心铸造(重力+离心力)工艺等多力场作用下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形成机理研究,并建立相应数值模拟数学模型。得到了以下具体成果:铸件凝固过程动态压强计算模型、基于动态强的缩孔缩松缺陷计算方法、小轴箱体铸件重力铸造实验验证、柱栓铸件离心铸造实验验证。上述成果应用于火箭发动机预压泵关键铸件和高铁用铝合金联系枕梁等复杂铸件等方面。


五位实验室2018年度重大进展奖获奖老师及其所在团队,不仅在各自领域作出了极具创新性的科技研究,同时突破了专业瓶颈,为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添砖加瓦